正在阅读:过劳归为疾病 科研工作者如何保障身心健康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过劳归为疾病 科研工作者如何保障身心健康

2019-05-30 16:06:3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过劳阅读量:3922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在近日开展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列入了《疾病分类》之中,并且明确了“过劳”的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体现了社会开始对“过劳”工作的这个群体愈发的重视。那么,如果从仪器人的角度切入,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过劳”归为疾病这件事呢?
 
 
  首先,过劳是如何产生的?虽然世界卫生组织明确了过劳针对的是职业环境中的现象,不包括生活经历产生的情况,但是即使是工作也存在自我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层面。而对于科研工作者以及仪器人来说,无论是自我因素还是外在因素,都属于“过劳”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
 
  自我压力引起过劳工作 懂得劳逸结合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实验室是他们工作中经常打交道的场所,他们的工作往往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试验的进行。事实上,科研是一门格物致知的学问,是用大量数据论证结果的过程,这使得科研工作者在探索新技术、新成果的过程中,很难只通过一次实验数据就完成科研工作,因此,工作量也就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扩大。
 
  恰巧,在科研工作者中,大部分都有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丰富的求之欲望,他们对于结果的苛求就像推理爱好者阅读悬疑小说,从不会轻易放下。但是,纵使兴趣能够支撑求之欲,长时间的实验工作终归还是会对身体造成压力,当身体匹配到一定程度之后,筋疲力尽的感觉便会出现,此时科研人员不但工作效率会降低,如果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极有可能会对自己的科研进程产生怀疑和否定感,这时,“过劳”的情况也就在他们身上发生了。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懂得劳逸结合,计划性的工作非常重要。人对待未知事物的积极性并非长期处于一个状态,并且一旦感到乏味了,就很难在提起积极性,将原本长时间的实验工程划分为数个互不干涉的周期计划,每次实验都确保自己身心状况处于佳状态,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工作效率,还可以避免身体出现“过劳”的情况,让整个科研过程事半功倍。
 
  外在因素引起过劳工作 拒绝逆来顺受
 
  如果不是自我约束引起的“过劳”,那么“过劳”的产生很难规避劳动力的剥削。事实上,随着仪器市场的高速发展,许多公司开始把业绩看的比员工的健康重要,通过各种人为规则,迫使员工及科研人员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而整个过程中,除了少数,大部分人都只能选择逆来顺受,接受上级的安排,压力、恐惧、疲惫一瞬间全部压在了工作者肩膀上,过劳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因此学会拒绝无理由的追加工作,懂得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相信自己的能力选择良心企业对于避免外在因素引起的过劳工作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工作者需要休息才能维持工作的积极性和效率,仪器需要定期维护才能保证度、准确性,长时间的工作、突然的施压无论对于人还是工具都是不可逆的伤害,如今“过劳”归为疾病,仪器人、科研人员难道不应该进一步的重视自我的心理健康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断舍离”或许是健康生活的一个方式

    2019年,“断舍离”一词的出现让不少人开始尝试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将身边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诚然,这种生活思路一直饱受争议,但是却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从健康已经安全的角度来说,生活中许多的日用品,其实需要我们去经常地、主动地“断舍离”。
    2022-10-09 09:20:54
    3418
  • 便携式健康监测仪器聚焦家庭市场 产品发展如何应对消费需求

    科技产品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去了巨大的改变,而与此同时,消费群体需求的转变也会丰富产品的发展方向。随着大众对身体状况的越发关心,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开始注重体质管理这块的功能。而得力于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民用的电子产品所能满足的检测指标也愈加丰富。
    2021-11-11 10:54:04
    3153
  • 生命在于运动 更在于尽早运动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如今就业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这使得除了部分涉及户外作业或者工作地点不完全固定的工作外,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在工位与电脑前完成的,而这也导致了大量的人因为工作的关系,被迫成为了每天坐在椅子上8小时以上的“久坐族”。久坐,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身体不适的诱因之一。
    2021-08-30 13:41:48
    5598
  • 吃进去都喂了癌细胞? 科学仪器帮你精确控糖

    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物质之一,可以为我们提供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热能。人类食用糖的历史悠久,远古时期的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及植物等食物中摄取糖分。而在现代,糖更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类添加剂。
    2021-01-15 11:35:25
    5525
  • 老年人“越走越快” 科研让人们更健康

    有趣的发现有时候恰恰能反应社会的进步。近日,英国媒体报道了一项研究成果,其中提到了一则有趣的数据:1938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一组75岁至80岁老年人的走路速度相较于1910年至1914年间出生的另一组老年人在相同年龄时的走路速度,平均每秒钟多走了0.4米。
    2020-09-24 11:11:35
    6623
  • 晚上吃水果不健康实属谣言 科学仪器带你挑选健康水果

    “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水果作为作为我们常吃的食物之一,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与此同时,各式各样不同的水果,口味和营养成分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同的水果也拥有各自的“粉丝”群体,不少人甚至还养成了每天吃水果的习惯。但即便如此,很多人对于吃水果这件事仍然存在误区,比如晚上吃水果不健康。
    2020-09-15 11:27:16
    5320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