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五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够呛 修复工作不可急于求成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时事聚焦

五年内重建巴黎圣母院够呛 修复工作不可急于求成

2019-04-25 14:46:04来源:仪器网关键词:古建筑阅读量:3605
我要评论

  【仪器网 时事聚焦】前段日子,承载着了几百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差点付之一炬,尽管其中大部分文物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消防人员的努力或者抢救,然而彻底倒塌的塔尖、毁坏的玫瑰花窗、状况未知的文物无论是对于法国乃至全人类,都成为了一场无法挽回的遗憾。
 

 
  而就在近日,外媒有报道称,法国有关部门及专家近日已经开始讨论巴黎圣母院的重建过程,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在巴黎圣母院起火事故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提出了5年重建巴黎圣母院的承诺,虽然这一承诺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是相关的专家却觉得5年时间重建难度颇高。
 
  考虑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不难明白这个5年重建计划的意义,但是,从实际的角度考虑,修复工作并不是一个一拍脑袋就能进行的工程。一方面,建设所使用的人力物力不在少数,加上未来还有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对于国家自身的影响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为了还原巴黎圣母院原本的样子,相关的检测评估工程量也不容小觑,除了要评估分析大火及救火过程中对巴黎圣母院的破坏情况,还要进行相关的结构分析、石料样品采集及成分分析工作,加上真实修补前必要的初步清理,光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可能就要持续超过1年。
 
  而实际修复过程中要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譬如材料的选择。原本巴黎圣母院的塔尖是用木质材料设计的,如果修复时考虑完全还原建筑材质,那么还要对木头种类进行选择,确保与残留木质框架契合;亦或者融入现代技术,使用新型材料,那则要考虑新建建筑本身是否能契合原本巴黎圣母院所具有的历史气息,并在其中融入恰当的当代元素。
 
  可以说,和以往大多数国家的古建筑修复保护工作一样,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作多半是严谨且漫长的,甚至可以说修复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检测两字。小编这里就可能使用到的检测手段及仪器进行一个小小的推测。
 
  前文提过,修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进行一定房屋结构分析及石样采集分析。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有用超声波技术测量砖墙厚度以判断其厚度及内部损坏情况的无损检测技术了。小编猜测,巴黎圣母院修复的准备阶段,有关检测人员应该会使用大量类似技术的检测技术,如探地雷达技术,在不破坏残存楼房结构的情况下,对参与墙壁中存在的空洞、塌陷、木结构损坏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并针对结果对于需要修复的地方作出规划。
 
  而分析石样的方法,可能涉及后续修复材料的选择,应该会选择拉曼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仪这种可以准确分析出砖石成分从而判断其种类及结构特点的分析技术,确保新的修复材料与原本残存结构之间能更好的契合。
 
  另外考虑到此次修复对于速度有一定要求,计算机相关技术的使用可能对于墙面装饰物的修复有很好的帮助,譬如借助已有资料建立3D模型,在用建筑用3D打印机制作。
 
  结语:古建筑可以说是时间留给人们的瑰宝,他蕴藏的不只是文化底蕴,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了解历史的机会。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巴黎圣母院会以新的姿态重现我们面前,或许那时的圣母院已不是原本的样子,但是,它所经历的一切仍会被历史记住。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参考消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文物修复 用科学仪器复原一段历史

    近日,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了“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从科学性与性出发,将传统工艺和先进科技相结合,对西洋楼遗址出土的西洋纹饰琉璃构件等文物进行修复。
    2020-12-28 10:36:14
    5297
  • 汛期古建筑易受损 科学仪器谈修复

    受到历史因素以及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影响,木结构房屋在我国古代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以木材、砖瓦等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木构架结构建筑数量非常。
    2020-08-31 11:02:45
    3758
  • 将现代技术融入古建筑保护 科学仪器可担重任

    中华底蕴博大精深,而古人们精妙的技术与非凡的智慧又在古建筑中得到体现,说古建筑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也不为过。也正因如此,古建筑的相关保护修复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各地研究院针对当地古建筑修复也有自己的计划。
    2020-06-02 17:07:25
    4168
  • AI上色黑白影像 怀旧亦可以是一种科研的方向

    以现代技术修补黑白影像资料的模式,也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怀旧有了新潮的模式。
    2020-05-18 16:45:48
    3792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