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仪器科普:乱扔隐形眼镜也可引发的微塑料污染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能源环境

仪器科普:乱扔隐形眼镜也可引发的微塑料污染

2018-11-05 11:33:05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微塑料污染阅读量:5077
我要评论

导读:自1938年副隐形眼镜诞生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近视者开始脱掉重重的框架眼镜。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审美潮流的变迁,隐形眼镜不再仅仅是矫正视力的工具,还成为了年轻人展现个性、美化外表的一大利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将抛弃式隐形眼镜随手丢入水槽的行为,正在威胁着我们的蓝色星球。

  【中国仪器网 能源环境】自1938年副隐形眼镜诞生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近视者开始脱掉重重的框架眼镜。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审美潮流的变迁,隐形眼镜不再仅仅是矫正视力的工具,还成为了年轻人展现个性、美化外表的一大利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将抛弃式隐形眼镜随手丢入水槽的行为,正在威胁着我们的蓝色星球。
 

 
  众所周知,隐形眼镜的材质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归根结底都是塑料。要知道,塑料之所以能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原材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种高分子化合材料性质稳定、耐水牢固、不易遭受酸碱腐蚀。但是,问题同样出现在这里,耐腐蚀的优点也让塑料拥有了不易降解的特点。换言之,塑料垃圾一但流入到自然环境中,就会和自然来一场“山无棱天地合”的接触。然而,倘若塑料都是“大块头”,虽说治理不易,尚有亡羊补牢之法。如今,塑料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塑料不但不好收集,还无孔不入。
 
  前文提到,很多人在使用完隐形眼镜之后,会将其随手丢入水槽。当隐形眼镜随着水流缓缓涌向江河湖海,原本成片的塑料就会逐渐被分解为塑料微粒。这些体积微小的塑料颗粒,大不超过5毫米,有的甚至无法用肉眼察觉,因此被科学家称之为“微塑料”。
 
  这种被称为“水中的PM2.5”的微塑料可以通过水这个媒介流传到各种地方。可能是通过浇灌系统进入农田,破坏整个农作物环境生态,也可能是通过河流直接进入水生动物体内。这些微塑料一旦被水生生物所吞食,就会在它们的消化系统内富集,久而久之造成生物生病或者死亡。而身为“罪魁祸首”的人类也难逃自己种下的恶果,因为这些体内富集着微塑料的水生生物会通过食物链被端上餐桌,终将微塑料留在人类体内。
 
  当然,问题远不止那么简单,微塑料同时也是疾病的温床。由于单体体积微小,在一定的质量前提下,微塑料拥有更大的表面积,更易吸附病毒、细菌,成为病毒细菌传播的媒介。伴随着微塑料的流动,疾病往往也会在生态环境中散播,终破坏生态链。话已至此,你们还敢将塑料眼镜丢入水槽或者马桶当中冲掉吗?
 
  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直接接触人体眼球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自然必须具备较高的舒适性与透氧性。其中,隐形眼镜的舒适性、透氧性主要由丙烯酸玻璃、含氟聚合物、有机硅等材料决定。在进行有机硅纯度检测的工作时,人们可采用气相色谱法等。
 
  据小编所知,水体中微塑料的检测可采用拉曼光谱法、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等。检测过程中除会用到各类光谱仪以外,还将用到显微镜、干燥箱、磁力搅拌器等多款仪器设备。但当微塑料被大量排入海域时,我们所涉及到的就不仅仅是微塑料检测这么简单了。
 
  众所周知,地球上有70%左右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而且多数海域又是相互连通的,这就意味着,微塑料污染将会存在着极高的流动性与传播性。因此,我们还需重视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污染的监测。据光明日报报道,为阻止来势汹涌的微塑料污染,早在去年,我国就已经启动了海洋微塑料研究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不仅统一了亚太地区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观测和鉴定方法,还构建了区域海洋的微塑料监测网络,在无塑料污染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 微塑料被证侵入人体 仪器行业研发新品灵活应对

    导读:自上次小编与大家聊完隐形眼镜所引发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后,现今不过短短20天,微塑料污染又再度回到了大众的眼中。并且,此次的问题看起来似乎更令人担忧一些。
    2018-10-30 10:49:14
    5626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