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避免“谈核色变” 我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实施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避免“谈核色变” 我国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实施

2018-09-13 08:55:00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关键词:聚变堆阅读量:1499
我要评论

  【中国仪器网 行业要闻】60年来,核事业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在建核电机组多的国家。一直以来,国家始终致力于推动建立核安全体系,大力推动核安全进程。
 
  中国作为世界核应用大国,把核安全提至战略定位。核安全自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以来,《国家安全法》、《核安保条例》、《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视 察导则》《核材料和核设施实物保护》等一批核安保导则和技术规范陆续发布,有力推进了国家核安全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十三五”规划中曾明确提出,加速开发新一代核电装备和小型核动力系统、民用核分析与成像,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在核电逐渐复苏、核能运用日渐广泛的背景下,如何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推动核安全事业的发展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聚变堆用结构材料是聚变能否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之一。基于此,对聚变堆用结构材料的相关研究就十分必要了。
 
  纵观国外市场,美、法等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起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世界上个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为人类输送巨大的清洁能量。而中国是热核聚变实验堆的参与国之一。
 
  由于具有无污染、原料几乎取之不尽、安全性高并且发生事故危害较小等优点,核聚变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渴望的“理想能源”。麻省理工学院近日表示,该校离子体科学和聚变研究中心的Alcator C-Mod托卡马克聚变堆在后一次实验中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Alcator C-Mod的等离子体压强超过了2个大气压。高压等离子体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关键因素,这个记录将该装置自己于2005年创下的好成绩又提高了15%。
 
  低活化钢是一种高纯净核级材料,被普遍认为是未来核聚变堆和商用核聚变电站的结构材料。此前一直处于实验室研制和工业中试生产规模。中科院专家突破核聚变堆结构材料生产技术瓶颈,成功制备出6.4吨规模的低活化马氏体钢铸锭.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欧盟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成熟掌握了低活化钢工业规模制备技术的国家。
 
  标准代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愈发离不开标准的促进作用。近日,由中国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牵头,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凤麟核能团队负责编制的抗中子辐照钢标准《聚变堆用抗辐照低活化马氏体结构钢板》(HJB 1016-2018)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发布的首批聚变堆结构材料标准,自2018年9月9日起施行。该标准的正式发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抗中子辐照钢的工程化应用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为该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我国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的核事业迅猛发展,然而,人们对核的印象始终停留在辐射、污染、泄露等负面信息上,许多常识性问题都存在误区,甚至“谈核色变”,群众的恐慌对核电的发展相当不利。因此除标准、技术的重大突破外,我国还需在核安全制度、应急措施以及国民素质等多方面共同提高。尤其需要继续加大创新,不断提高国家核电的核心创造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