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以创新应对新常态 仪器行业需紧跟四大发展趋势
资讯
微谱检测有奖调研
当前位置:仪器网>新闻首页>行业要闻

以创新应对新常态 仪器行业需紧跟四大发展趋势

2018-10-07 23:03:40来源:中国仪器网关键词:智能制造阅读量:3755
我要评论

导读:近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常州圆满落下帷幕。会上展示了科学仪器行业前沿的技术和产品,从中不难看出当前行业的四大发展趋势——智能化、专用化、小型化和联用化。

  【中国仪器网 行业要闻】近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在常州圆满落下帷幕。会上展示了科学仪器行业前沿的技术和产品,从中不难看出当前行业的四大发展趋势——智能化、专用化、小型化和联用化。
 
四大趋势

四大趋势
 
  智能化:席卷全社会的大势所趋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智能化已经逐渐融入社会。从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到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智能化正在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深入人心,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成为制造业在互联网浪潮中生存革新的必须选择。作为制造业当中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仪器仪表行业无疑将走在智能化的前列。
 
  目前,在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仪器仪表生产制造智能化,也就是俗称的“机器换人”。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仪器生产效率,不断向智能化过渡,并终实现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其二是仪器仪表产品本身的智能化,主要表现是基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仪器自动化。未来智能仪器产品将大大解放用户的双手,自动完成数据采集、运算、统计、处理以及数字图像的处理。
 
  专用化:知你所想,懂你所需
 
  专用化也是当前仪器产品的一大发展方向。专用仪器是为了满足某一细分市场的需求而开发,更加注重提高分析效率、增强仪器实用性或使用便捷性。仪器企业可以根据某一特殊行业的测试难点和特点,研发出针对于该行业的专用仪器。虽然通用型仪器功能更为齐全,但是对于某一行业来说,部分功能很少涉及或者根本不会用到。相比之下,专用仪器比起通用仪器更加专业化,也更具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天瑞仪器相当注重专用仪器的研发和推广,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涵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现代工业测试等领域的新产品应用解决方案,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吉天仪器、上海光谱等国内企业也推出过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重金属检测仪等一系列专用化仪器。很多企业甚至开始推出定制化的仪器产品,完全按照用户要求进行设计。
 
  小型化:身体虽然变小,但头脑依旧灵活
 
  现代制造业似乎都喜欢将产品越做越小。比如早期电脑像房子一样大,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甚至平板电脑的大小。出于用户对现场使用的需求,设计制造者也开始考虑将仪器产品做的更小更便携。于是,一系列小型化、便携化甚至手持式的仪器产品开始大量诞生,并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生物医药等领域。
 
  相比于实验室内个头较大的仪器设备,这些小型化仪器必须保证原有的功能和性能不受影响。就像服用了APTX4869的柯南一样,“身体虽然变小,但头脑依旧灵活”。不过,要实现仪器小型化就必须从零开始,付出大量的技术研发成本,突破各种技术难关。因此,只有具备一定实力和市场的企业才有能力研发小型化仪器。同时,由于技术难点,目前小型化于技术相对成熟和简单的仪器产品。
 
  联用化:强强联合,互通有无
 
  仪器联用是现代仪器技术发展的一大重要方向。通过仪器联用,可以解决单一仪器在检测灵敏度、分辨率、效率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仪器性能的突破。熟悉光谱、色谱、质谱领域的人们,一定对各种联用仪器不陌生。由于色谱技术是分离技术之一,将色谱与质谱、原子光谱、红外光谱等相结合并实现联用,是目前研究较多也是较为活跃的领域。譬如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就是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是液质联用仪。此外,色谱技术也常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发射光谱仪、红外光谱仪进行联用。
 
  目前,仪器联用技术已在行业中得到应用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联用技术都是业界颇为看好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行业需求的增长,仪器联用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国内也有望逐步突破技术难关,实现更多精密仪器之间的联用。
 
  小结:智能化、专用化、小型化、联用化……这些都是目前科学仪器行业较为明显的几大发展趋势。尤其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影响全行业的发展热潮。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对仪器仪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淘汰跟不上发展步伐的落后企业。未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应当紧跟新形势,以创新应对新常态。
 
  (本文参考资料:智能仪表、电子发烧友网、电子说、参考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更多
推荐产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7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