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泉兴业商贸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美国博勒飞-RST流变仪
美国博勒飞-CT3质构仪
旋转蒸发仪
梅特勒-托利多Easy Na钠含量分析仪
平板分装仪
瑞士梅特勒 托利多酸度计/水分仪等
美国BIOSPEC珠磨式组织研磨器
意大利GEA高压均质机
美国BOEKEL分子杂交箱/杂交仪等
美国BELLCO转瓶机/细胞培养箱等
美国C.B.S电泳仪/电泳槽
德国LEICA显微镜
美国Biotek酶标仪/洗板机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流式细胞仪等
比利时BIORUPTOR非接触式细胞破碎
美国SONICS超声波细胞破碎
美国DRUMMOND移液器
瑞士RAININ移液器
厦门致微高压灭菌器/超声波清洗
美国WARING组织捣碎机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离心机
德国IKA搅拌/混匀/分散/旋蒸/量热
瑞士METTLER TOLEDO天平
德国默克密理博纯水/超纯水系统
美国UVP凝胶成像/紫外透照台等
大连松下冷链/制冰机
日本YAMATO干燥箱(烘箱)/灭菌器
日本YAMATO喷雾干燥机/冷冻干燥机
上海仪迈Insmark旋光仪/折光仪
英国INSTRON*材料试验机
瑞典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
美国Brookfield博勒飞粘度产品
美国CBS液氮冻存桶等
英国Biodrop分光光度计等
美国SHELLAB厌氧培养箱/CO2培养箱
美国BAKER生物安全柜等
台湾CESCO高密度细胞培养系统
意大利Crest Optics转盘共聚焦系统
法国erlab通风柜/药品柜等
德国VACUUBRAND真空泵/控制器
德国HEKA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瑞典Biotage快速制备色谱/微波合成
美国GE凝胶成像/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美国BTX电穿孔系统
美国WESCOR露点渗透压仪等
德国Systec灭菌器
英国Biochrom分光光度计等
法国INTERSCIENCE拍打式均质器
美国SI旋涡混合器等
德国LAUDA温度控制器
美国CHEMGLASS玻璃反应釜
英国SHERWOOD火焰光度计
美国ORGANOMATION氮吹仪
生化分析仪

【应用笔记】- 使用3D肝脏微组织进行长期肝毒性研究

时间:2020-11-10阅读:77
分享:

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 anti- drugs, NSAIDs)是药物性肝损伤见的原因。特别是双氯芬酸(Diclofenac)类药物,常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和炎症性疾病,2009年FDA就其潜在的肝毒性效应发出警告。

进行肝毒性研究,体内模型实验既昂贵又耗时,而使用原代肝细胞的体外筛选成本更低,且易于进行高通量检测。一项典型的毒性研究在数天内反复给培养的肝细胞加药,以评估累积效应。然而,2D培养条件下的肝细胞很难形成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通信网络,且2D培养条件将导致原代肝细胞快速去分化和代谢能力降低。这些缺陷限制了目前肝毒性研究的范围,并妨碍对药物在体内累积和长期影响的真正理解。

在本文介绍的研究中,基于BioTek的Cytation高通量细胞成像平台,对比了2D和3D培养条件下Diclofenac对肝细胞的毒性,并证实了Diclofenac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3D肝脏微组织的Diclofenac细胞毒性研究结果

如图1所示,在Diclofenac给药剂量范围内,3D肝脏微组织细胞总数相对稳定,而死亡细胞数量在给药期间随着Diclofenac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图1. 3D培养条件下,Diclofenac肝毒性实验结果。X轴-给药时间,左Y轴-总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右Y轴-细胞死亡率

3D肝脏微组织的成像结果(图2)直接证实了这一点。这表明,在检测化合物的潜在细胞毒性时(尤其是在长期给药评估期间)3D微组织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图2. 3D肝脏微组织细胞毒性成像结果。Diclofenac治疗10天后3D肝微组织的代表性图像,Hoechst 33342(蓝色)标记所有细胞,CellTox Green(绿色)标记死亡细胞,分别使用Cytation的DAPI和GFP成像通道自动捕获。

此外从图1结果可以发现,使用300μM Diclofenac直到第三天才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0 - 450μM Diclofenac 24小时内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这种对比差异强调了使用3D细胞模型进行细胞毒性研究的必要性。

2D肝细胞的Diclofenac细胞毒性研究结果

如图3所示,与对照组相比,Diclofenac浓度时的总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均降低,细胞死亡率保持不变或低于对照组,这与预期相反。

图3. 2D培养条件下,Diclofenac肝毒性实验结果。X轴-给药时间,左Y轴-总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右Y轴-细胞死亡率

图4成像结果证实,随着Diclofenac浓度增大,越来越多的细胞死亡,并且已经从板底脱落,因此检测到的总细胞数和死亡细胞数均降低。这种现象使得2D细胞培养下的分析变得复杂,进一步支持将3D细胞培养模型纳入长期细胞毒性评估。

图4. 2D培养条件下,肝细胞毒性成像结果。Diclofenac治疗10天后肝细胞的代表性图像,Hoechst 33342(蓝色)标记所有细胞,CellTox Green(绿色)标记死亡细胞,分别使用Cytation的DAPI和GFP成像通道自动捕获。

证实Diclofenac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在细胞毒性评估的同时,监测线粒体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孔开放情况,以证实Diclofenac肝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

如图5所示,随Diclofenac浓度增大,红色荧光信号显著增强,表明超氧化物水平升高。这与之前发表的数据一致,显示Diclofenac的细胞毒性是ROS形成的结果。

图5. Diclofenac给药3天后,线粒体氧化应激评估结果。Hoechst 33342(蓝色)标记所有细胞,MitoSOX Red(红色)标记线粒体超氧化物,分别使用Cytation的DAPI和RFP成像通道自动捕获。

如图6所示,随着Diclofenac浓度增加,绿色荧光信号的显著减弱,表明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增加也导致了MPT孔开放。

图6. Diclofenac给药7天后MPT诱导评估结果。Hoechst 33342(蓝色)标记所有细胞,MitoTracker Red(红色)标记活细胞线粒体,Calcein(绿色)标记细胞内钙离子,分别使用Cytation的DAPI、RFP和GFP成像通道自动捕获。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2D培养条件下,由于肝细胞从微孔板的底部脱落,使细胞计数变得复杂。与传统的2D培养相比,3D微组织对毒素的反应较弱,这表明3D培养的细胞-细胞和细胞-基质通信创造了一个更适合长期监测的细胞培养系统。结合3D细胞培养模型和BioTek的Cytation高通量成像平台,可以快速获取准确可靠的可重复结果。

本文内容涉及的检测仪器:

BioTek Cytation系列(长按二维码获取更多详细介绍)

Marcus Ruscetti, Josef Leibold, Matthew J. Bott, Myles Fennell, et al. NK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contributes to tumor control by a cytostatic drug combination [J]. Science, 2018.

想了解更多CNS级期刊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常有更新哦,也可加笔者交流:qianle522568!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