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已初步建成

简介:截至目前,环保部门已完成2万个左右土壤环境监测国控点位布设,覆盖全国99%的县、98%的土壤类型和88%的粮食主产区,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

more+

《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导读

近年来,土壤污染造成的危害屡见报端。如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的“毒地”事件、“衡水北方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农田排污和地下水污染事件”、“河北沧县小朱庄污染”等,土壤污染防治和保护已经迫在眉睫。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简称《草案》)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的分组审议,现在已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到今年7月27日......[详细]

明确土壤治理与修复终身责任制

导读

记者1月18日从环境保护部获悉,我国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详细]

雄安新区开展净土行动 带火监测行业

导读

2017年4月1日,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借着这股政策的东风,环境监测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爆发期......[详细]

上海:对土壤环境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导读

近期,上海市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的“对土壤环境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发关注。治理土壤污染,单靠事后治理成本高、效果差,还得从前期控制好污染源,对土地使用从头到尾全程监管。先污染后治理修复的模式不仅被动、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要紧的是变被动为主动,前期加强污染源监管,从头到尾全程监管......[详细]

more+
    • “土十条”带火监测行业

      导读

      “土十条”计划的发布不仅拉开了土壤修复大幕,也带火了土壤检测、固废处理、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等相关行业。想要真正治理好土壤,需要多管齐下,处理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废污染。
      查看更多
    • 土壤污染防治使检测仪器需求大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我国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数量日益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土壤质量恶化加剧。不同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这样一来,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很长时间。

      查看更多
    • 南宁市土壤监测小组守护一方水土

      导读

      自去年国家颁布《土十条》后,各地环保监测部门纷纷出动,对土壤环境中各种指标进行监测。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面对繁重的监测工作,南宁市环保监测站的重金属污染监测团队始终艰苦奋斗,守护一方水土。

      查看更多
    • 武汉将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导读

      2019年底之前,武汉市拟计划完成市控点位设置,基本建成覆盖农用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和高风险行业企业、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周边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重点监测指标包括镉、铬、汞、铅、砷以及镍、铜、锌等重(类)金属和石油烃、多环芳烃、苯系物等有机污染物。

      查看更多
    •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网初步建成

      导读

      我国正在建设土壤环境监测网络。截至目前,已完成2万个左右基础点位布设,覆盖99%的县、98%的土壤类型、88%的粮食主产区,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后,将向社会公开详查结果。

      查看更多
    • 土壤监测仪器匮乏问题如何解决?

      导读

      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目前,我国在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常规环境监测领域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监测体系,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但土壤环境监测能力亟待加强,尚不能及时掌控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状况。同时,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土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专业监测人员匮乏,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总体滞后。

      查看更多
    • 土壤检测订单“井喷”

      导读

      “土十条”颁布之后,土壤检测项目明显增多,有的甚至“做不完”,“周期紧的项目都不敢接”。看似土壤检测行业一片大好,检测机构业务量都是饱和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另有隐情。

      查看更多
    • 土壤污染需要“治”“防”结合

      导读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是贯彻落实“土十条”要求,推动土壤污染依法防治的重要一步。仅从法律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立法对象是土壤污染防治,而根本办法是“一防、二治”。当前,从农村耕地到城市用地,人们对“餐桌的根本”“脚下的环境”关注度提升,需要正本清源,全面治理。
      查看更多
    • 土壤修复期待“绿色可持续技术”

      导读

      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要求秉持绿色理念,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修复技术和方案。至于何种技术算是绿色修复技术,业界共识为: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小程度,将节能减碳及扩大回收植入修复技术的设计及执行,如植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修复土壤的再回收使用或者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

      查看更多
    • 源头防控是土壤污染防治重点

      导读

      土壤污染防治要重点从源头去把控,因为土壤一旦被污染,清除干净及修复很困难,投入成本巨大。从国际经验来看,污染预防可能只要花1元,风险管控要花10元,末端治理就得花百元。

      查看更多
    • 勇闯土壤修复“风口”

      导读

      鉴于土壤生态的严峻性以及土壤修复的迫切性,有人预言,土壤修复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风口”。实际上,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尚不成熟。资料显示,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进入导入期,2015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整体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百亿。

      查看更多
    • PPP大潮中为何难见土壤修复?

      导读

      中国经济在一个“稳”字下走过了2016年。2017年,随着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要把稳字继续写好,仍要靠投资发力。“45万亿大放水”的谣传被及时消解,但政府投资规模继续增长基本不存疑问。

      查看更多
    • 土壤修复市场受规模与装备阻碍

      导读

      我国大面积的土壤污染造就了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但因为较小的土壤修复规模,产业发展受阻。小规模与大市场形成了矛盾,要想行业快速发展就需要尽快扩大土壤修复规模。扩大规模的短板在于我国缺乏适合本国污染土壤特点的装备,看来,想发展首先要把科学技术发展起来,这样才能带动环保行业的发展。

      查看更多
    • 如何分割200亿土壤修复市场

      导读

      空气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见,土地污染却难以发现端倪,但是近几年,政策和市场的转向都开始“偏爱”土壤修复。受污染的地要治,受污染的地要修,这是实实在在关乎人们身体健康,环保大计的事情。在这个风向标的指示下,不少环保企业闻风而动,甚至于很多非环保企业也盯上了这个200亿的新兴市场。

      查看更多
more+
more+
more+

Copyright 2017 86175.com,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ICP备案号:浙B2-20100369
网站服务咨询:0571-87858619 客服热线: 0571-81061096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0571-81061096
仪器网 - 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传媒体

微信号:xwb86175
扫一扫
关注仪器网官方微信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