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11日,“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恰逢赛默飞世尔科技质谱业务50周年,赛默飞于10日同期召开午餐研讨会,邀请院士、专家共赴“质谱50年·创新与传承”答谢晚宴。
25年,从“白手起家”的国内仪器制造厂商,成长为拥有千余名员工的国内化学分析企业;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国内分析仪器测试行业上市公司;再从一家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厂商,跃居为众多重要领域及环境领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佼佼者……
“世界水质守护者”哈希(HACH)成立于1947年,今年正值公司成立七十周年。近期,哈希在美国拉夫兰总部筹备多年的现代化研发中心——Pikes Peak终于建成启用,为企业七十周年献上大礼!
即将结束的2017年在中国环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这一年里,环保领域发生了太多的大事:从“臭氧污染治理”到“洋垃圾进口禁令”,从“各地环保警察”到“中央环保督查”,从“全国土壤详查”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国家环保标准‘十三五’规划”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污染防治攻坚战”,从“美丽中国”的蓝图到“雾霾爽约”的蓝天……在广泛争取专家、读者意见基础上,我们整理出2017年度环保十大焦点。【详细】
2017年即将接近尾声,这一年来国内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不断考验着消费者的承受力。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此机会散布食品谣言,大大打击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为了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水平,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舌尖”安全,国内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抽查监管上都作出了努力。下面将着重对本年度第四季度的“食安事件”进行盘点。【详细】
近日,知名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 and Markets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预计为544.9亿美元,2022年该市场有望达到752.4亿美元,预测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6.7%。调查表明,制药领域研发支出的增加、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提升、分析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投资等因素强有力地推动着生命科学市场规模的增长。【详细】
11月27日,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破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发改委制定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制造业智能化等九大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产业化专项。可以想见,未来一大波智能技术将要腾飞,尤其是在交通、通信、医疗等领域或将步入世界发展水平前列。【详细】
2017年10月10日-13日,BCEIA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展出当今国内外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本次展会上,BCEIA 2017金奖颁给了17家国产仪器厂商,其中获奖较多的是光谱类仪器,一共有9款产品;质谱类仪器2款,前处理设备2款,其他类4款。【详细】
2017年10月10日,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及展览会BCEIA 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禾信、安图生物、天瑞仪器和东西分析4家国产厂家的展台纷纷展出了曾被进口垄断的MALDI-TOF。【详细】
近日召开的BCEIA 2017展览会上,国内外离子色谱领域主流仪器厂商及产品齐聚现场。本文邀约中国离子色谱市场的部分主流厂商,汇总了各品牌离子色谱主流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案例,看中国离子色谱市场下一个“风口”在哪?【详细】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从起源至今已经过去40多年,该方法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国外该技术一直都未产业化,而国内对于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并未停止。本文就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自主创新及产业化的30年历程展开介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