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快速求购


分享
举报 评价

BDJC-50V 介电强度及电压击穿试验仪

参考价面议
具体成交价以合同协议为准

联系方式:陈丹 查看联系方式

联系我们时请说明是仪器网上看到的信息,谢谢!


该厂商其他产品

我也要出现在这里

介电强度及电压击穿试验仪 主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同时可测得 液体、粉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击穿强度。自动整形 测试精度与固体一样精确。

详细信息 在线询价

一、产品常规型号:

01、BDJC-10KV介电强度及电压击穿试验仪

02、BDJC-30KV介电强度及电压击穿试验仪

03、BDJC-50KV电压击穿试验仪

04、BDJC-100KV电压击穿试验仪

05、BDJC-150KV电压击穿试验仪

06、BDJC-200KV电压击穿试验仪

 

 

二、主要配置:

1、 试验主机一台

2、 高压发生器一台

3、 全自动微电脑电压调压装置一套(串口方式)

4、 试验电极规格

5、 试验用油盒一只:材质为有机玻璃

6、 电磁自动放电装置一套。

7、 电压击穿计算机测控软件一套

8、 计算机一套(抗强干扰计算机)

9、产品使用说明书一份

10、*计量鉴定质检证书一份

11、合格证一份

12、 绝缘手套一副

13、绝缘脚垫一块

 

三、试样的处理

⑴用绸布蘸对试样无腐蚀作用的溶剂,擦净试样。

⑵预处理和条件处理:处理条件和方法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从本标准附录表1和表2中选取。有特殊要求的可由产品标准另行规定。

⑶绝缘材料的电气强度随温度和含水量而变化。除被试材料已有规定外者,试样应在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处理不少于24h。

⑷经过受潮或浸液体媒质的试样在试验前应用滤纸轻轻吸去液滴,从试样取出到试验完毕不应超过5分钟。

 

 

四、媒质:

⑴气体媒质:采用空气,如有闪络可在电极周围加柔软硅橡胶防飞弧圈。防飞弧圈与电极之间有一毫米左右的环状间隙,环宽30mm。

⑵液体媒质:常态试验及90℃以下的热态试验采用清洁的变压器油,90℃至300℃以内的热态试验采用清洁的过热气缸油。

 

 

五、试验环境:

⑴常态试验环境:

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

⑵热态试验或潮湿环境试验条件由产品标准参照录中表2予以规定。

击穿的判断:

试样沿施加电压方向及位置有贯穿小孔、开裂、烧焦等痕迹为击穿,如痕迹不清可用重复施加试验电压来判断。

 

 

六、注意事项:

1、仪器安装时应具有独立的接地线。

2、在开机前,操作者要首先熟悉操作方法。

3、仪器不能在有强烈腐蚀性气体及有颗粒杂质的气体环境中使用。

4、试验环境温度15度到25度之间,相对湿度60%到70%之间

5、试样击穿瞬间有火花产生并伴有声响,属正常现象。

6、每次更换试样或接触高压电极时必须用高压放电棒对高压电极进行放电,放电时间5秒以上。

7、每次进行试验前,必须检查仪器接地。

 

 

七、击穿的判断

1 在电击穿的同时,回路中电流增加和试样两端电压下降。电流的增加可使断路器跳开或熔丝烧

断.但是有时也可由于闪络、试样充电电流、漏电或局部版电电流、设备磁化电流或误动作而引起断路嚣跳开.因此,断路器应与试验设备及被试材料的特性相匹配,否则,断路器可能会在试样未击穿时动作或当试样击穿时断路器不动作,这样便不能正确地判断出是否击穿。即使在的条件下,也存在周围媒质先击穿的情况也会发生。因此,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检测这些现象,若发现媒质击穿,应在报告中注明.

注:对漏电检测电路敏感性特别重要的那些材料,在这种材料的标准中也应作同样的说明。

2在垂直于材料表面方向试验时通常容易判断,无论通道是否充有碳粒,当击穿发生后用肉眼容易

看到真正击穿的通道.

3当平行于材料表面方向试验时,要求判断是由试样破坏引起的击穿现象还是由闪络引起的失效(见5.2)。可以通过检查试样或使用再施加一次电压的办法来进行鉴别,再次施加的电压值应小于*施加的击穿电压值。试验证明,再次施加的电压值为*击穿电压值的50%比较合适,然后用 与*试验相同的方法升压直到破坏。

 

 

 

八、试验次数

1 除非另有规定,通常应做5次试验,取试验结果的中值作为电气强度或击穿电压的值。如果任何一个试验结果偏离中值的15%以上,则另做5次试验。然后由10次试验的中值作为其电气强度或击穿电压的值.

2 当试验并非用于例行的质量控制时,必须做较多的试样,具体的数量与材料的分散性和所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关。

3 对并非用于例行的质量控制试验.参见附录A对决定需要试验次数和数据分析参考是有用的。

 

 

九、报告

除非另有规定,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a) 介电击穿测试仪(介电击穿试验)被试材料的全称,试样及其制备方法的说明;

b) 介电击穿测试仪(介电击穿试验)电气强度的中值<以kV/mm表示>或击穿电压的中值(以kV表示);

c) 介电击穿测试仪(介电击穿试验)每个试样的厚度<见5.4);

d) 试验时所用的周围媒质及其性能;

e) 电极系统;

f) 施加电压的方式及频率;

g) 电气强度的各个值(以kV/mm表示>或击穿电压的各个值<以kV表示);

h) 在空气中或在其他气体中试验时的温度、压力和湿度,若在液体中试验时周围媒质的温度;

i) 试验前条件处理;

j)击穿类型和位置的说明。

如果只需要简单的结果报告,则应该报告前6项内容及低值和zui高值。

 

 

十、升压方式

10.1 短时<快跑>试验

10. 1. 1 将试验电压由零开始以均匀的速度升高直至击穿发生。

10. 1. 2 对被试材料选择开压速度时,应使大多数击穿发生在(10~20) s之间。 对于击穿电压有显著 差异的材料,也有可能在这个时间范围以外发生破坏 如果大多数击穿都发生在(10~20) s之间,则认为试验是成功的。

10. 1. 3 升压速度应从下述中选取:

100V/s,200 V/s, 500V/s,1000 V/s,2000v /s, 5000v /s等等

注:对于大多数材料,通常使用500 V/s的升压速度,对模塑材料,推荐使用2 000 V/s升压速度,以便获得与IEC 6029 6, 2003相适应的可比数据。

10.2 20 s逐组升压试验

10. 2. 1 将40%的预计短时击穿电压施加于试拌上。 假如不知道短时击穿电压预计值,则应按10. 1 的方法来得到。

10.2.2 假如试样耐受这个电压20 s还未击穿,则应按表1规定的增量逐级增加电压。 每一次增加的电压应立即且连续施加20s直至发生击穿。

表1 电压值的增量(峰值/根号2) 单位为千伏

起始电压值U

增量

U≤1.0

起始电压的10%

1.0<U≤2.0

0.1

200<U≤5.0

0.2

5.0<U≤10.0

0.5

10<U≤20

1.0

20<U≤50

2.0

50<U≤100

5.0

100<U≤200

10.0

U>200

20.0

注:当有规定时,可以使用更小的电压增量,在这种情况下,允许更高的起始电压,但击穿不应在小于120 s内发生。

10.2.3 升压要尽可能地快并无任何瞬态过电压,级间升压所用的时间应包括在较高一级电压的20 s期间内。

10. 2. 4 如果击穿发生在从起始试验算起少于6级的电压内,则用更低的起始电压再做5个试样的试验。

10.2.5 根据试样能耐受20s而不击穿的zui高试验电臣来确定电气强度。

10. 3 慢连升压试验(120~240) s

从40%的预计短时击穿电压开始匀速升压,使击穿发生在(120~240) s之间。 对于击穿电压有显著差异的材料来说,有些试样可能在此时间范围以外发生破坏, 如果大多数击穿发生在(120~240) s 之间,则认为是满意的。 选择升压速度时应从下列数据中开始选择:2 /sV儿,5 V/s,10 V/s,20 V/s, 50 V/s,100 V/s,200 V/s,500 V/s,l 000 V/s,等等。

10.4 60s逻辑升压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应按10. 2进行试验,但每一级中的耐压时间为60 s,

10.5 极慢速升压试验(300~600) s

除非另有规定,应按10.3进行试验,但击穿应发生在(300~600) s之间。 从下列数据中选择升压速

度:1V/s,2 V儿,5 V/s,10 V/s,20 V儿,50 V/s,100 V/s,200 V/s,等等。

注:在10.3中所述的(120~240) s的慢速升压试验和在10.5中所述的(300~600) s的极慢速升压试验所得结果与20 s逐级升压(10, 2)或60 s逐级升压(10, 4)所得结果大致相似 当使用现代自动设备时,前两者较逐级升压试验更为方便且采用这两种慢速开压试验也使自动设备的使用成为可能.

10.6 检查试验

当做检查或耐压试验时,要求施加一个预先确定的电压值。 即将该电压尽可能快而准确地升到所要求的值,升压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瞬态的过电压。然后将所要求的电压值维持到规定的时间。

 

 

十一、试验的意义

1 按本部分得到的电气强度试验结果,能用来检测由于工艺变更、老化条件或其他制造或环境情况而引起的性能相对于正常值的变化或偏离,而很少能用于直接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的绝缘材料的性能状态

2 材料的电气强度测试值可受如下多种因素的影响:

2. 1 试样的状态

a) 试样的厚度和均匀性,是否存在机械应力;

b) 试样预处理,特别是干燥和浸渍过程;

c) 是否存在孔隙、水分或其他杂质。

2.2试验条件

a) 施加电压的频率、被形和升压速度或加压时间;

b) 环境温度、气压和湿度;

c) 电极形状、电植尺寸及其导热系数;

d) 周围媒质的电、热特性。

3 在研究还没有实际经验的新材料时,应考虑到所有这些有影响的因素本部分规定了一些特定的条件,以便迅速地判别材料,并可用以进行质量控制和类似的目的.

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不能直接相比的,但每一结果可提供关于材料电气强度的资料。应该指出的是,大部分材料的电气强度随着电极间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也随着电压施加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4 由于击穿前的表面放电的强度和延续时间对大多数材料测得的电气强度有显著影响,为了设计直到试验电压无局部放电的电气设备,必须知道材料击穿前无放电的电气强度,但本部分的方法通常不适用于提供这方面的资料。

5 具有高电气强度的材料未必能耐长时期的劣化过程,例如热老化腐蚀或由于局部放电而引起化学腐蚀或潮湿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或潮湿条件下的电化学腐蚀,而这些过程都会导致在运行中于较低的电场强度下发生破坏。

 

 

十二、定义

   下列定义适用于GB/T1408标准

 1电气击穿试样承受电应力作用时,其绝缘性能严重损失,由此引起的试验田路电流促使相应的回路断路器动作.

注:击穿通常是由试中羊和电极周围的气体或液体媒质中的局部放电引起,并使得较小电极(或等径两电极)边缘的试样遭到破坏

2 闪络试样和电极周围的气体或液体媒质承受电应力作用时,其绝缘性能损失,由此引起的试验回路电流促使相应的回路断路器动作.

注:碳化通道的出现或穿透试样的击穿可用于区分试验是击穿还是闪络。

3 击穿电压

3. 1 <在连续升压试验中>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发生击穿时的电压。

3.2 <在逐级升压试验中>试样承受住的zui高电压,即在该电压水平下,整个时间内试样不发生击穿。

4 电气强度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击穿电压与施加电压的两电极之间距离的商。 注除非另有规定,应按本部分5.4规定测定两试验电极之间的距离。

 

 

十三、软件功能:

1、试验过程中可动态绘制出试验曲线,试验的曲线可以多种颜色叠加对比,局部放大,曲线上任意一段可进行区域放大分析;

2、可对试验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灵活适用;

3、试验条件及测试结果等数据可自动存储;

4、试验报告格式灵活可变,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5、可对一组试验中曲线数据的有效与否进行人为选定;

6、试验结果数据可导入EXECL、WORD文档编辑;

7、软件设备人员管理功能,试验人员可设置自己的试验项目和试验参数,设置自己的试验内容后别人无法进入程序;

8、过电流保护装置有足够的灵敏度,能够保证试样击穿时在0.1s内切断电源;

9、仪器运行的持久性: 仪器可连续运行使用,不需为保护仪器而定期停机。

 

 

十四、


 

十五、

北京北广精仪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手机:18911395947

联系人:陈丹

电话:400-606-1323

传真:86-区号-传真号码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仪器网上看到的,谢谢!)

同类产品推荐


提示

×

*您想获取产品的资料:

以上可多选,勾选其他,可自行输入要求

个人信息: